Nanotoxicology投稿指南
IF5.0,中科院三区,发文量少,国人占比14%!
Nanotoxicology是一本专注于纳米材料毒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该期刊旨在发表有关纳米材料对生物系统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涵盖了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质、毒理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期刊为纳米科技研究者和毒理学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分享科研成果和促进纳米材料安全研究的学术平台。
1.期刊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纳米医学
出版周期:8 issues/year
出版年份:2007
出版国家:ENGLAND
期刊ISSN:1743-5390
是否OA开放:否
2.分区
JCR分区:JCR分区等级为1区和2区(按照学科)。
根据2023年12月最新升级版的中科院SCI分区,分区大类医学三区,小类毒理学二区,纳米科技三区。
3.指标分析
①Nanotoxicology的影响因子有一定的降低趋势,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为5.0。
②Nanotoxicology的自引率近几年控制在8%以下,2023年度为4%。
③Nanotoxicology最近五年发文量分别为76,84,101,48,55。
发文最高的国家为美国,我国国人发文174篇,占比14%。
④Nanotoxicology发文量很少、影响因子稳定,国人占比一般,自引率无危险,投稿需谨慎。
4.审稿周期
根据官网数据,总体投稿时间在3个月左右,处于一般水平。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投稿经验:
网友1:杂志对数据要求很高,特别是表征方面的数据,但是对纳米毒理而言,表征搞清楚是讨论毒性的前提,不太赞同部分同行说nanotoxicology划圈子的言论。 大修两轮小修一轮,reviewer指出问题从来都是一针见血,response写的很头疼。 2019年nanotoxicology掉影响因子太多,编辑部也在想办法,于是2020年截至现在整个期刊就发了48篇paper,虽然对这种行为不敢苟同,但是可以期待一下2021年if的回升。 纳米毒理这几年一直在狂掉if这是事实,现在大一类的毒理学期刊刨掉综述类只剩pft了,业内很多人都跳去做环境,但感觉也是一时热度。博士想转行去做点实事,最后祝愿各位投稿顺利。
网友2:这几年的口碑下降得很快,跟其质量不稳定有很大关联,仔细翻看了几期,上面有的老外投的论文感觉质量非常一般,但是中国这边投过去的就要好很多,为啥厚此鄙薄呢?难道也沦为圈子读物了,做来做去都是些陈旧的纳米材料,鲜见一些新的东西。
网友3:这个杂志只接受动物实验,之前影响因子还可以的,最近几年持续下降,编辑应该反思一下了,本来应该做成纳米毒理的顶级期刊的,结果只能靠reviewer撑着这可怜的影响因子了。我觉得应该多发表一些纳米毒作用机制或者区别于传统毒物的作用方式的一些文章,做纳米毒理的领跑者才是。
5.版面费
该期刊单篇文章的版面费用为400美元每页。
6.期刊接收类型
文章类型:主要发表论文,其次为综述论文、修订、信函、Meeting等
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互作用和生物分布;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和影响评估;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估;
纳米材料在医学和工业应用中的毒理学研究。
总结
Nanotoxicology的发表内容对于指导纳米材料应用、确保纳米技术的安全性以及促进环境健康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目前,该期刊处于中科院三区,IF5.0,发文量比较少,投稿指数两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