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掠夺性期刊和会议数量或超正常学术会议

时间:2022-10-09 17:16:29 | 来源:佩普学术官网 | 浏览:2162

  Nature发表了Inter Academy Partnership组织(IAP)Tracey Elliott和Teresa M.de laPuente的来信,阐述了掠夺性期刊的总体概况。据报告,目前,全球掠夺性期刊保守估计已超过15500种,甚至有消息称掠夺性会议数量已超过正常的学术会议,且正在快速增长。

  

  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是以收取版面费盈利为目的期刊,通常存在文章质量差、拒稿率低甚至不拒稿、缴费即可发表的情况,这些期刊的做法对科研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国际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Inter Academy Partnership组织的Tracey Elliott和Teresa M.de laPuente向Nature来信,提出了掠夺性期刊发展的三个驱动因素,即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日益商业化、科研评估系统重文章数量而非质量和同行评议的不透明性。

  来信引用了两篇报告资料:

  依据第一篇报告定义掠夺性期刊为“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非学术性,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不正常的审稿和发表,不择手段地吸引投稿”。这份报告来自10个不同机构的43名参与者2019年对掠夺性期刊的讨论。

  第二篇报告是IAP于2020年至2022年关于掠夺性期刊和会议的研究。报告显示,掠夺性期刊利用科研人员发表文章的压力攫取利益。目前,保守估计掠夺性期刊已超过15500种,甚至有消息称掠夺性会议数量已超过正常的学术会议,且正在快速增长。下图是从1960年到2018年正常期刊和掠夺性期刊的增长曲线,可以看到从2010年开始,掠夺性期刊快速增长,其增速远远高于正常期刊,在科研、政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图1.掠夺性期刊和正常期刊的增长曲线

  上图的调查对象对来自112个国家地区的1872名科研人员。超过80%的调查对象表示掠夺性期刊的存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曾在掠夺性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掠夺性期刊的影响程度与科研人员的职业阶段和性别无关,但与所在国家的经济和教育水平有关。中低收入国家的科研人员遭遇掠夺性期刊的可能性更大。

  针对现阶段掠夺性期刊,应对办法有:

  (1)曝光所发现的掠夺性期刊;

  (2)训练科研人员分辨掠夺性期刊;

  (3)制定抵制掠夺性期刊的规章制度;

  (4)帮助低质量但并未有意造假的期刊提高水平。

  最后,根据研究调查结果,信中总结了8个关键点: 

  (1)目前对于掠夺性期刊的定义仍不充分

  提供虚假信息、文章质量很差的期刊可以被明确认定,并应该被完全抵制。但是一些信誉良好的高质量期刊,可能为了提高出版量而降低自身标准,处于高质量期刊和掠夺性期刊之间的灰色地带。这种行为尚未被明确定义,但也应被注意。

  (2)学术界对于掠夺性期刊和掠夺性出版行为的认识普遍不充分

  由于掠夺性期刊的复杂性,学术界普遍对其理解不够深刻,亟需整个学术界,包括学生、导师、管理者等全体人员,加深认识,共同抵制。

  (3)掠夺性期刊正越来越成熟,且能进入各大检索名录

  掠夺性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使其越来越难被分辨,一些掠夺性期刊甚至可以排在检索结果前列。好的期刊应加强其开放性,避免读者被掠夺性期刊所误导。

  (4)掠夺性期刊在快速增长,至少有一百万研究人员受其影响,数十亿美元经费被浪费

  据估计,目前已有超过15500个掠夺性期刊,新冠肺炎的火热研究加速了其发展。在1800多名调查对象中,80%以上认为掠夺性期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5)一些研究机构向掠夺性期刊投稿,已成为“企业文化”

  部分调查对象透露,很多研究人员为了毕业、应聘、升职或者面临同行的压力,有意向垃圾期刊投稿,增加自己文章数量,使得掠夺性期刊在行业中愈发根深蒂固。研究人员应深刻认识到掠夺性期刊对科研环境的恶劣影响,停止向其投稿。

  (6)学术研究的商业化和货币化加速了掠夺性期刊的发展

  现有的期刊发表体系中,期刊的利益与科学性交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需要付费发表的OA(Open Access)期刊。这种情况如不改变,期刊有可能为了其利益转变成掠夺性期刊,并最终消耗掉其公信力。

  (7)现有的科研评估体系是滋生掠夺性期刊的温床

  目前,全球的科研评估体系普遍重在文章数量而非质量,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面临很大的文章发表压力,不得不有意向垃圾期刊投稿凑数。科研资助机构、资深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有责任改革评估体系,改变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局面。

  (8)掠夺性期刊利用了同行评议体系的漏洞:审稿过程的不透明和审稿者的能力、认识不足

  同行评议流程不透明原本是为了消除审稿人的偏见,现在却成为了掠夺性期刊发展的助力。大多数审稿人没有接受过审稿培训,对同行评议的认识不足。由于工作量大,又不能为审稿人带来太多价值,大多研究人员不愿意担任审稿人。即使参与审稿,也往往粗心大意。这些都使得掠夺性期刊的发表服务显得十分诱人。面对这种情况,增加同行评议的透明性,对审稿人进行培训,并提高审稿报酬是改革同行评议体系的迫切需求。

  掠夺性期刊和会议是一个广泛、复杂的问题,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如不加以遏制,不仅会影响科学的发展,还会降低科学的公信力。全体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期刊出版社都应加深对掠夺性期刊的认识,从自身做起,抵制掠夺性期刊和会议。

  注: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